浙江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
当前位置: 海归博士网 > 高校招聘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22年招聘优秀人才启事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22年招聘优秀人才启事

时间:2022-02-17 11:17 | 信息来源:同济大学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推进学科建设,现面向机械、交通、电气、自动化、土木、软件等相关学科向海内外常年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加盟。

招聘岗位

同济大学建立了从优秀青年学者到学术带头人再到领军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与激励体系,有力支撑各位学者依托我校申请国家级、上海市等人才计划。

(一)长聘教职体系

岗位包括:特聘教授、长聘教授、预聘副教授、预聘助理教授。

(1) 特聘教授

基本条件:在教学、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重要代表性成果及显著成效。胜任本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年龄不超过50周岁,取得突出学术贡献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聘期内全职在岗工作且与同济大学签订聘用合同。

(2) 长聘教授

基本条件:申请人应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突出学术成就,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表现优秀并取得重要成果,在所在院系的学科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终身教授的水平。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 预聘副教授

基本条件:申请人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在研究方面已取得具有原创性和重要性的研究成果和良好发展潜力,在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 预聘助理教授

基本条件:申请人具有良好的学术能力,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应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要有博士后经历或相应的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二)青年百人计划

(1) 青年百人计划A岗

基本条件: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中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学术成果达到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同等水平。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聘期内全职在岗工作且与同济大学签订聘用合同。

(2) 青年百人计划B岗

基本条件: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冲击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的水平,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聘期内全职到岗工作且与同济大学签订聘用合同。

(三)博士后项目

基本条件: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达到相关流动站进站考核要求。

申请人应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品德优良,学风严谨。特聘教授、青年百人、预聘助理教授和博士后全年受理,长聘教授及预聘副教授集中受理。

应聘程序

1、申请人提交材料至邮箱: zhoujianmei@tongji.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留学人才网liuxuehr.com”)

材料包括:

1) 详细个人简历(自大学开始至申请时止,不间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负责的科研项目证明,获奖及领衔的课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清单);

2) 学历、学位证书及现任职证明;

3) 5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着重介绍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受聘后的工作思路及设想;

注:请在简历中注明应聘岗位、学科方向及本人研究方向,并提供至少一门本人可授课课程名称。

2、注册和填报信息

学校招聘系统开放后,在同济大学人才招聘网zp.tongji.edu.cn进行注册和信息填报。

3、按照同济大学招聘程序和要求进行聘用(具体可参照学校招聘信息:https://hr.tongji.edu.cn/ac/b8/c4429a240824/page.htm)

 

同济大学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轨道交通与磁浮分论坛通知

一、论坛简介

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交流合作,同时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国家磁浮交通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同济大学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继续举办轨道交通与磁浮分论坛,诚邀海内外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等相关领域青年英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学科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欢迎广大青年英才加盟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事业,实现人生抱负,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轨道交通与磁浮分论坛举办时间

本分论坛拟定于2022年4月下旬举行,会议将通过视频会议线上开展。

具体会议安排以邀请函为准。

三、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师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岁,成果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

4.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者技术成果,具有独立发展学术方向的能力和突出的学术发展潜力。

5、能全职在同济大学工作。

四、报名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包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国籍等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科研经历、300字以内的研究成果简介、发表论文情况、项目情况、学术获奖、学术兼职等)及学历学位证明材料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标注:同济大学青年学者论坛。

待相关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后,受邀者将会收到分论坛邀请函。

申请截止时间:2022年4月20日截止,2022年4月22日前发出邀请函。无法参加此次论坛的申请人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联系我们。欢迎广大青年英才加入我们的教师、专职科研与博士后队伍。

联系人:周老师 02169582149

邮箱:zhoujianmei@tongji.edu.cn

附:主办单位简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济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大学第8,世界排名第211位。2021QS学科排行榜同济大学有20个学科入选全球排名,“建筑学”、“艺术与设计”国际排名第13位,“土木工程”国际排名第23位,现代语言学为新上榜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15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13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5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4人,硕士研究生11319人,博士研究生7265人。另有国际学生2088人。拥有专任教师2792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4人次,国家级人才457人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0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面向新时代,同济大学确立了“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不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近两年,学校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构筑了一流人事人才工作体系,形成了与国际接轨兼具同济特点的长聘教职体系和双通道晋升制度,高端人才队伍快速增长,特别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助力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奋进中的轨交院与磁浮中心求贤若渴,期待您的加盟!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以下简称“轨交院”)成立于2000年7月,传承了始建于1921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铁路学科,已有百年的专业办学历史,从事干线铁路、地铁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道交通知识复合型、创新性和国际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轨交院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包括轨道交通试验线、结构与强度实验室、制动技术实验室、牵引控制实验室和轨道线路实验室等,能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一流的服务平台。轨交院为国家在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培养了大批设计、制造和管理高级人才,同时还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依托轨交院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2021年在全国交通类155种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中位列第21名。2020年获批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首批科普基地—同济大学铁道与磁浮科普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申请并获批了上海市多网多模式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聚焦长三角一体化与新城建设,针对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韧性安全三大关键问题,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面向正向设计、关键装备、动态模拟、集成示范的科研创新基地、知识输出与人才培养高地。

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磁浮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发展平台。主要从事从低速到超高速磁浮系列技术研发、试验、以及人才培养。磁浮中心拥有多个国内领先的科研平台,包括可模拟最高900km/h速度激振的中德“磁浮列车车轨磁力耦合试验台”、1.5km高速磁浮综合集成试验线、高速磁浮交通半实物仿真集成试验平台和高速磁浮结构与疲劳综合试验平台等,能为国内外各磁浮相关研究单位在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过程中提供开放、完备的工程化试验环境。近年来,磁浮中心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在科研攻关、工程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组织科研团队持续近20年为上海高速磁浮试验线提供包括通信及基础设施系统维护维修及运行维护保障;为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项目-长沙磁浮项目提供包括设计、建设、系统调试和运营维护在内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并为轨道和车辆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并牵头承担“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任务,课题成果为推动我国中、高速磁浮交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速磁浮和中速磁浮交通课题,支持完成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样车功能性试验和200公里时速的中速磁浮列车在嘉定校区1.5km试验线上的车辆和系统调试。

作为首批认定的7家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之一,2021年5月磁浮技术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磁浮交通系统的磁力耦合与车轨关系、智能运维与安全保障、磁浮装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磁浮系统集成验证等交通领域科技创新的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热点方向。

原文出处:

https://railway.tongji.edu.cn/c8/9e/c4587a247966/page.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海归博士网微信公众号,每天为您推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归博士微信社群

扫码添加管理员申请入群,申请请注明【学历+专业+学校名称】。

博士社群

  • 海归博士群
    240085675

  • 海归博士2号群
    718488670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Copyright haiguiboshi.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归博士网 版权所有

发布海归博士招聘公告,请联系微信:haiguiboshi2020(注: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

本网站资讯内容、广告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信息。

海归博士网(www.haiguiboshi.com)专注服务于海外留学回国的海归博士人才的公益信息服务平台。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38号  皖ICP备180074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