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叠加!2022年度“博新计划”正式启动,苏州大学诚邀青年才俊加盟!
时间:2022-02-04 20:02 | 信息来源:苏州大学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33号),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申报工作现已启动。苏州大学现面向国内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发出诚挚邀请:热忱欢迎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秀青年才俊加盟!
一、 项目介绍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面向国内博士毕业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 支持措施
(一)国家支持
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二)学校支持
1.学校为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三年总薪酬最高可超100万元,具体薪酬构成:20万元税前基本年薪*3年+最高40万元绩效奖励;学校为博士后人员另外缴纳五险一金,不计入总薪酬。
2.博士后队伍是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后备队伍,对于绩效评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其中,师资博士后考核通过可留任师资。
3.在站期间可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有关奖励不计入总薪酬。
4.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5.在站期间提供1.2万元/年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
*对获批“博新计划”的博士后人员,自获批之日起享受国家资助,不计入学校总薪酬,另外叠加发放。
三、 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1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4.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6.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7.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有关人员可关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8.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如入选过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须在申请表格中注明。
9.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 时间安排
1. 申请人于2022年1月25日起登录申报系统网上提交材料,2月20日为校内申报截止时间,逾期不再受理;
2. 2022年2月21日-2月28日,学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校内审核及意见反馈;
3. 人力资源处博管办于2022年3月1日至7日进行网上审核;3月份开展通讯评审,5月份组织会议评审,5月底前公布获选结果。
具体申报流程可点击查看。
五、 联系我们
联系人:朱雯、王欢
联系电话:0512-67503953
联系邮箱:bgb@suda.edu.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